苍南:一根秸秆“链”起清洁能源产业
一根小秸秆,竟能“链”起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释放出亿元产值?没错,这就是日前在苍南揭牌成立的苍海禾能储能新材料研发中心的前沿探索。
研发中心采取生物炼制技术,从秸秆中提取高纯度的木质素,制成硬碳负极材料。这种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储能领域。
(相关资料图)
这不禁令人好奇:秸秆如何从农业废品变为资源珍品?这一储能新材料研发技术为何选择在苍南孵化?这一孵化成果将带来怎样的产业变革?
解开这些疑问,或可窥见苍南正在延伸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条。
秸秆如何实现“变废为宝”?
这背后,有一个科技团队在“撑腰”。苍海禾能储能新材料研发中心主任桑涛,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与团队经过10余年的努力,针对芦苇秸秆、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研究出了一系列秸秆生物炼制技术,并延伸到生物塑料、生物树脂、电池负极材料等新材料产品应用领域,先后获得了50多项发明专利,并同步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
凭借这些技术的突破与更新,桑涛及团队还在苍南落地了硬碳负极材料领域的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年产7万吨硬碳,分5期开发,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50亿元,其中一期将于今年底投产。桑涛透露,这个项目是团队硬碳负极材料技术的第一次产业化探索。他们已向国内电池龙头企业推荐了这一材料,而这些企业试用后均表达了合作意向。“他们希望,这个优势产品能够尽快实现量产。”
技术为何选择在苍“孵化”?
“一方面,苍南高度重视清洁能源产业培育,致力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另一方面,对方则需要通过产业化来转化科研成果。”苍南县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章春媚给出了答案。
早在2022年初,苍南“招大引强”专班就得知由桑涛负责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汉禾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意在温州转化生物炼制技术的科研成果。看中这些科研项目具备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苍南拿出了采取一切可采取措施的诚意:专班推进、手续代办、厂房免租等,力邀相关项目落地。
“苍南提供优质营商环境、具备产业区位优势,‘牵手’水到渠成。”桑涛解释,苍南周边集聚宁德时代、青山控股、远景、华能等上下游企业,产业关联度较高。“有了产业集群,项目就能落下来、强起来!”
此后,背靠桑涛及其团队的生物基碳纤维预浸料项目、硬碳负极材料项目、储能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先后落户苍南,为苍南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再添劲旅。
“孵化”有望带来什么变革?
近年来,苍南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加速打造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地,中核光伏发电、华能风电等项目相继并网发电,有效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耗。“但清洁能源的捕获受天气影响较大,比如太阳能在夜晚、阴天难以捕获,而在晴天可以大量捕获,需要通过储存来解决一定时间内过少不够用、过多用不完等并网方面的问题。”桑涛介绍,安全、稳定、寿命长的新型储能电池,则能避开天气因素实现清洁能源的稳定捕获与输送。
由于钠离子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成了最适合规模储能的新型电池,可缓解锂资源价格高昂引发的储能成本问题。而硬碳具备出色稳定性与安全性,是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的最佳选择。
“但当前,由于国内硬碳负极材料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硬碳千吨级量产规模尚由国外企业垄断,售价较高。”桑涛告诉记者,经第三方测试,他们研发的产品相比国外垄断产品性能更优、售价更低,将更具优势!
望向未来,研发中心将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力争打造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万吨级硬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为清洁能源循环发展提供革命性的技术支撑。
原标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牵手苍南孵化科研成果
一根秸秆“链”起清洁能源产业
记者:林思思
标签: